各年级组、班主任:
为提高全校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学校要求各班级将开学的第一节班会课内容定为:“秋季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主题活动。
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各班级的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要认真组织安排,要教育学生珍爱生命,时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熟练掌握自救、自护措施和办法,远离安全隐患。
针对近期校园施工这一特殊情况,请各位班主任做好安全教育宣传工作:提醒各位同学远离施工工地,注意校园来往的施工车辆,听从学校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指挥,严禁进入施工场地,严防各类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学校今后还将通过国旗下讲话、校园安全知识图片展、晨会、家长座谈会、安全教育知识竞赛、应急疏散演练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系统、学校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广泛开展教育,努力增强安全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参与性,切实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强化学校安全管理,确保在校师生的人身安全。
龙湖中学
2013年9月2日
学生交通安全常识
一、学生上学、放学必须遵守右侧通行的原则。
二、车辆、行人必须各行其道。借道通行的车辆或行人,应当让在其本道内行驶的车辆或行人优先通行。车辆、行人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三、严格注意交通信号、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服从交通指挥。
四、未满十二岁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单车、三轮车和推、拉人力车;乘坐二轮车和三轮车必须戴安全头盔;二轮、侧三轮车摩托车后座不准附载不满十二岁的儿童,轻便摩托车不准载人,未满16周岁不得骑电瓶车上路。
五、学生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学生须在人行道上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走。
2、横过车道,须走人行横道。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注意车辆,不准追逐、猛跑。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有人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
3、不准穿越、倚坐人行道、车道和铁路道口的护栏。
4、不准在道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5、学龄前儿童在街道或公路上行走,须有成人带领。
6、列队通行道路时,每行横列不准超过二人。儿童的队列须在人行道上行进,成年人的队列可以紧靠车行道右边行进。列队横过车行道时,须从人行横道迅速通过;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长列队伍在必要时。可以暂时中断通过。
六、学生乘车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公共汽车、电车和长途汽车须在站台或指定地点依次候车,待车停稳后,先下后上。
2、不要在车行道上招呼出租车。
3、不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出租车和长途汽车等。
4、在机动车行驶中,不准将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不准跳车。
学生在校内应遵循的交通安全规定:
1、校内施划出自行车道、人行道,自行车、行人分流。学生自行车进出校需推行。
2、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走,不得推搡、打闹。
3、学生上、下楼要按学校指定楼梯分流,大型集会由班主任整队方可入场、离场,不得拥挤。
4、学生车辆需按班级停放,统一摆放整齐,严禁学生骑车在校园内追逐打闹、乱停乱放、进入塑胶场地或运动场地。
5、骑车同学必须到学校登记,严禁骑无铃、无锁、无闸、无牌车辆进入学校。
6、校门口值班领导、值班教师必须维持好校门口上学、放学时段秩序,防止交通安全意外发生。
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常识
1、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首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当前火灾形势和安全工作的需要,是提高全校火灾预防能力的一项群众性基础工作。
其二,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是保护在校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的需要。在发生火灾时,在校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等客观因素,更容易受到危害。
其三、在校学生在学校安全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如果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常识缺乏,扑救初起火灾和逃生自救互救能力低下,一旦发生火情,势必酿成火灾,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要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
2、什么是消防的“四个能力”?
(一)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二)扑救初起火灾能力
(三)组织疏散逃生能力
(四)消防宣传教育能力
消防安全常识20条
1.任何单位不得组织未成年人扑救火灾。
2.切莫乱扔烟头和火种。
3.室内装修装饰不宜采用易燃可燃材料。
4.消火栓关系公共安全,切勿损坏、圈占或埋压。
5.爱护消防器材,掌握常用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6.切勿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7.进入公共场所要注意观察消防标志,记住疏散方向。
8.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疏散通道畅通。
9.任何人发现危及公共消防安全的行为,都可向公安消防部门或值勤公安人员举报。
10.生活用火要特别小心,火源附近不要放置可燃、易燃物品。
l1.发现煤气泄漏,速关阀门,打开门窗,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
12.电器线路破旧老化要及时修理更换。
13.电路保险丝(片)熔断,切勿用铜线铁线代替。
14.不能超负荷用电。
15.发现火灾速打报警电话 l19,消防队救火不收费。
16.了解火场情况的人,应及时将火场内被围人员及易燃易爆物品情况告诉消防人员。
17.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18.必须穿过浓烟逃生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被裹身体,捂住口鼻,贴近地面。
19.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20.大火封门无法逃生时,可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缝、泼水降温,呼救待援。
学生踩踏事故中的自救自护常识
近年来,类似的踩踏事件在国内外屡见不鲜。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常常成为发生踩踏事件的高发地,如何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和人们如何进行自救已经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话题。
在公共场所应如何预防踩踏?
从身边做起,我们应当做到:
1、举止文明,人多的时候不拥挤、不起哄、不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
2、发现不文明的行为要敢于劝阻和制止。
3、尽量避免到拥挤的人群中,不得已时,尽量走在人流的边缘。
4、应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
5、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来时,应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乱,不要奔跑,避免摔倒。
6、陷入拥挤的人流时,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有可能的话,可先尽快抓住坚固可靠的东西慢慢走动或停住,待人群过去后,迅速离开现场。
7、若自己被人群拥倒后,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8、在人群中走动,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
遭遇拥挤的人群怎么办?
1.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
2.如果路边有商店、咖啡馆等可以暂时躲避的地方,可以暂避一时。切记不要逆着人流前进,那样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
3.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切记远离店铺的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
4.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5.如有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例如路灯柱之类,待人群过去后,迅速而镇静地离开现场。
拥挤人群中的自我保护动作
1.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2.此时脚下要敏感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3.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4.当带着孩子遭遇拥挤的人群时,最好把孩子抱起来,避免其在混乱中被踩伤。
5.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拥挤踩踏发生时怎样有效逃生?
遭遇拥挤踩踏时,你如何有效逃生?有关专家提出四种有效应对措施。
(1)遇到人群时选择到人群边缘。
(2)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双侧太阳穴。
(3)不慎倒地时,双膝尽量前屈,护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脏器,侧躺在地。
(4)在拥挤的人群中,左手握拳,右手握住左手手腕,双肘撑开平放胸前,以形成一定空间保证呼吸。
学生游泳和防溺水安全常识
游泳,是广大少年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然而,不做好准备、缺少安全防范意识,遇到意外时慌张、不能沉着自救,极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因此,学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为预防我校学生溺水事件的发生,要求全体学生主动提高自我防范溺水事故的意识,自觉做到“六不准”:
一、预防溺水“六不准”: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二、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三、发现有人溺水时的救护方法:
方法一: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方法二:若没有救护器材,可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
四、为创设更安全的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杜绝溺水悲剧的发生,学校提出以下倡议:
1、对自己负责:树立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绝不参与没有家长陪同的游泳活动,绝不到危险、陌生的河塘游泳,绝不在河塘边垂钓鱼虾,绝不做危险举动,远离溺水杀手。
2、对家人负责:如果游泳,一定要在自己的家长陪护前提下,到安全的、正规的游泳场所游泳,并要做好相应准备活动,防止溺水事件的发生。
3、对学校负责: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强化安全防范意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珍爱生命,谨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学会相关的预防溺水知识,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掌握溺水自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对他人负责:在加强自我安全意识的同时,要努力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对于那些违反学校纪律,私自外出游泳的行为,要坚决抵制、劝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