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
悲 惨 的 救 赎
——读《悲惨世界》有感
七(1)班 郭延鼎
读完《悲惨世界》后,我心头一颤。
一个悲惨的世界,需要有人对它进行同样悲惨的救赎。
什么可以给予世界这样的救赎?
博爱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许多爱。有人只爱自己,而不心系他人,爱自己的一切,冉阿让的爱却是赐于所有穷人的博爱。
当他改过自新,成为一位拥有无数财产的市长时,他并没有过多让自己快乐,他的大多数金钱都献给慈爱机构与穷人们。他每天走前会装满一整口袋钱,他在路上,给饥饿的人买面包,送寒冷的人买衣服……回家时,口袋都空了,对人们来说,他无非是正义的化身。
而他对芳町母女的关爱更让人震撼。为了实现芳町在死前可以再看一眼亲生女儿,他不惜再一次越狱,而这次的越狱代表着终身的劳役,但他仍以,为了一个陌生人的承诺。
为何他会如此?他早已将每个不幸的人当作自己的“儿女”,以“父爱”去播洒每一个“儿女”,这便是博爱,对他人的救赎。
高尚的灵魂
每个伟人必有高尚的灵魂,而冉阿让必是那个伟人!
当冉阿让当上市长后,一次在路上他看到一位老人被车压住。除非有人可以撑起车,但维知这份力量,人们都知道——一个苦役犯,冉阿让。而现在是“马德兰市长”的他若前去
又是一位老人,他被人冤枉顶替“冉阿让”这个名字。冉阿让第一次犹豫了,他开始快捷现况而想:一个了不起的“市长”,有钱人,受人爱戴。而老人与他素不相识,年过半百,可在宣布前的一刹那,他竟吐出真言!为此他放弃了一切财富与地位,救下那一位老人。
这种高贵灵魂,正是对自己的救赎。
读到这,心中开始思索:如此悲惨的世界中,一个人,即使再伟大、高大,你也无法对抗丑恶的人,毕竟,英雄和伟人仅为少数。但我们仍要做好自己,同时对他人救赎但最后,这份救赎也以死亡告终,芳町死时,马德兰告诉她,她的女儿会幸福,她笑了;埃彼妮死时,有马利尤斯的温暖怀抱,他笑了;冉阿让死时,已看见来自天堂的光,他笑了……至少,他们经历的,所做的,成为了他们生命的肯定。
一等奖
幽人、幽梦、幽影
七(1)班 袁祖君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样《金刚经》中的一句话,而我有也要说一句:梦、幻、泡、影、露、电固变化无常,转瞬即逝,然读《幽梦影》,便可保有宁静之心,不受世事羁绊。
初读《幽梦影》只觉得其书名很有意味,便买了一本,浅浅一看,却发现梦影真乃梦影也!一篇篇短小的古文,没一点译文,我却读得津津有味。比同是古文的晦涩史书易懂多了。
读《幽梦影》,发现虽然其作者,也就是清朝大才子张潮与我们相隔了几百年,但他的大部分言论,思想却对我们现实社会很受用。虽然那时没有网络、电视。可古人却比我们要过得潇洒、舒适得很。在幽景中邀四五好友,品二三两酒,对一两句诗,不亦乐乎!张潮在书中,对书、对史、对天气,对家庭,对世事,对书画,对瓷器,对花鸟虫兽,对佳人才子乃至对声音、对花瓶都有心得、有感想,且写得极雅致。这对这个浮躁的社会,很能消热。
我有一个好友,到九寨沟玩,人间天堂,玩了一遍,问如何,他却说,除了累,还是累。而张潮可以说在生活中的处处都能发现美,发现趣。我们多了几双电脑屏幕前的近视眼、算计他人的小心眼,却少了双发现美的慧眼。
《幽梦影》,如杯淡雅的香茗,不甜不苦、不酸不辣,却让人心情舒畅。又如一盘鲜加佐料的青菜,平淡无奇,却淡有淡的滋味。飞机上、火车中、闹市里、红尘外,红日吐白时,月光满地下,都能别有一份滋味,一份宁静。
在写满世态炎凉,人心险恶的“肉味”书下。鲜有几本书淡出滋味,淡出宁静。
愿每个人都有一双慧眼,去寻求一帘幽梦,一帘幽影。
一等奖
眼间沉浮,梦中浮沉
——读《流泪的滕王阁》有感
七(1)班 赵紫璇
昨日故人已逝去,今人妄自悼风景
——题记
游人的思绪总是浪漫的,每一处古建筑也都有他背后故事。当他们碰撞在一起时,擦出得便是星星点点忧伤得触动我心弦的火花。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鹏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风格清新刚健,文笔流畅婉转,意境深远,意蕴流畅,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而撰写它的才子王勃,被世人称赞神童,年少得志,但命运多舛,一生颠沛流离。他有着洋洋洒洒的诗文。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却误入GC,触怒龙颜,终至落泊溺水而死的凄惨人生。
透过作者的笔,滕王阁的忧伤无声息让我追随。每一寸楼板、每一株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仿佛此时的我就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斜阳拥抱着这欲泣的滕王阁,阁影躺在江水里荡漾。睁眼间闭眼间已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深情。
帝王君子尤不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的叫人落泪的时候。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品错味的时候。
我们该张皇?迷惘?失落?还是愤懑?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单又直观。滕阁王不在出厂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那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无限风情一览无余,或许,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至永远了。
突然间,想为这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就是伤痕累累的王勃。流泪的滕王阁渗透了纸墨,日日孤寂地走入我的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在无数醒着的夜里,我枕着阁影到天明。
游人仍在阁上徘徊流连,眺望着阁外水云间,心也似江水茫茫欲拍栏杆。浅云辉地的衬着阁,好似一双饱蓄泪水的眼睑。
一等奖
不朽的战魂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七(2)班 胡飞然
“人临终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我合上书本,这句话久久地萦绕在我的耳畔。
保尔·柯察金是文中的主要人物,也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有着鹰一般的双眸,锐利而不失威严;有着豹一般的身手,矫健而不失力量;还有着熊一般的体魄,壮硕且不失硬朗。然而,最吸引我的,终究是他那圣火一般永不熄灭的激情。
保尔,一个出身乡村的血气方刚的男儿,凭着他的激情,一直在战斗:健康时,握着自己的生命为解放人民而战斗;病重时,抱着积极的希望为实现价值而战斗。
也许,是因为像保尔这样的人太少太少,他才会如此夺人眼球。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有着战斗的思想,但是能让自己的热情不熄灭的则如沧海一粟,他们往往在遇到困难前就退缩了,或者无法战胜困难。保尔却做到了,他撑着那个饱经风霜的身躯,一直屹立在我们的心中。
现在,我终于明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了。首先,得在“烈焰”中反复冶炼,变得更加坚韧;其次,要在挫折面前、一些无人敢碰的挫折面前,直起自己的腰板,一直专心于自己的理想事业中,不断战斗,即使病重又有何妨,那只不过是病魔在洗刷我们的心灵罢了。做到这些还不行,你还须经历人世的百态,体验温情。这样,在水与火的交融下,才能成为一块坚不可摧的钢铁。
相信大家已经看出,要想炼成钢铁,还须某种东西——信念。那种死而后已的精神和那种嵌入灵魂深处的信念,定能帮助我们披荆斩棘,永远战斗。
保尔,一位钢铁般的男子,一位饱经风霜的革命者,他更是一个不朽的战魂。
此时,我的耳畔仿佛又听到了“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滚热的话语。
一等奖
读《三国演义》之有感
七(3)班 范励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虽已暗淡了刀光剑影、也已远去了鼓角争鸣,但眼前仍旧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与场景,留给后人一片沉思。
吴国素来被称作三国中最弱的一个,但是兔子急了可是会咬人的,吴国也一样。沔水之战、赤壁之战,那可是反咬了曹魏和蜀汉重重的一下。
吴国依据长江天险,稳坐江东,虎视天下,不能不说江东小霸王孙策聪明。他以袁术的兵将打下江东,自己不费一兵一卒,还善识太史慈,收得江东,稳坐江东,坐稳江山,进可倚长江攻天下,退可傍天险守江东,此乃上策。
赤壁之战一役,足显江东孙权的过人之处,他用别人的将,借孔明的风,用别人的计,防敌人的进攻,还促进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打挎曹贼为民除害,如此名利双收足显江东孙吴的过人之处。可是今天却叫诸葛孔明拿得头彩。我们为人处事应像孙吴一样,名利双收,兔子急了都咬人,那再软弱的人爆发起来也定是无人可挡的。
而孙吴最值得称赞的地方应是沔水之战,仅此一役,害得关羽败走麦城,害得张飞急兄仇被部下杀死,还引得刘备雪弟恨来讨伐东吴,他陆逊一把火,火烧连营七百里,还烧得蜀汉元气大伤,又间接“烧”死了那位曾经不可一世的汉中王刘玄德。打得蜀汉一蹶不振,如此一役,乃是有百利而无一害,顺带干掉了桃园三结义的那三位乱世英雄。
讲火烧连营必说陆逊,他年纪轻轻就封大将,火烧连营七百里,真可谓,乱世出英雄,英雄出少年。
孙权更是不用说,成功指挥赤壁之战,打得曹阿瞒惊心动魂飞入九霄云外,合理运用火烧连营,烧得蜀汉心惊肉跳跳入九海之渊。连那孙权的死对头曹阿瞒都敬佩地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吴国可是很富的,临海之地可晒盐,平原之地可耕作,气候宜人可生产,长江天险可御敌,对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加之孙权孙策注重生产,想不富也难。
你想想:要钱有钱,要天时有天时,要地利有长江,要人和有陆逊,那为什么孙吴没有统一天下?还不是拜那位龟缩不前,又不敢突然袭击蜀汉和曹魏的孙权所赐?
时间光阴不等人,它将现在变成过去,过去变成历史。用不着感慨,原因已浮现于眼前:历史如车轮向前滚动,如果你倦缩不前,就会失败,就会被历史遗弃。
一等奖
读《完美的花朵》有感
七(4)班 沈宜然
木棉花开放了,花木棉长大了。
——题记
读到这本书的最后一句,我还是被感动了。一个我早就猜到的结局,一个透着淡淡木棉清香、波澜不惊的结局,一个称不上喜剧或是悲剧的结局。
这个关于成长,关于艺术的故事,就这样在这简短地一句话中,戛然而止,但花木棉的成长还在继续,无数个像花木棉这样在困惑、叛逆中成长的少男少女还在不断出现。
花木槿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花木槿给我的就是这样的感觉。她看到自己的前世是一只神鸟,一只想要冲破束缚飞上云霄的鸟,所以她选择从高楼坠落,在今生用前世结束自己的生命,然后再回到自己的前世。
她是美女画家,她的作品让世人嗟叹。她的作品不可遏制的商业化,但越是这样,原本热烈的她就越发忧郁。她热爱花朵,她画笔下的花朵开得比真实的花朵还美艳,可花画得越美,花朵背后的萧瑟越强烈。
她活的那般热烈奔放,就像是绚丽的夏花,她的死,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她在城市里静静的飘零,只留下淡淡的香气。
她留给木棉《前世》组画的最后一幅和寓意颇深的《完美的花朵》,她说:抱紧花朵,因为我想开得更完美。
云飞扬
他是漂浮在人间的一朵云彩。
他来自科尔沁草原,他的生活就如他的名字一样,漂浮不定,但他的内心却恰恰相反,他是最坚定地艺术家。他为了艺术,放弃了花木槿,放弃了这段美好的爱情。
他在城市里的出现,激醒了花木棉,让她忽然间有了理想,蜕变忽然间开始。
四个童年伙伴
他们都是最初的美好,都是阳光的孩子。
青臀老大,六指老二,子耳老三,泪痣老四。他们的童年彼此交融,而他们的成长也是互相影响的。
他们都爱向日葵。每一个热爱向日葵的孩子,都是太阳的孩子。这四个人,童年相伴,情同手足,多年后终于重逢,回忆起当年的种种,竟是那样难以割舍。
我们热爱童年,大抵是因为那是我们生命最初的美好,那是我们最纯净的年华。
成长也许只需要一朵开花的时间,蜕变却需要开到荼蘼。花木棉的蜕变,始于一个漂泊在城市的青年画家云飞扬,艰难于脱俗热烈的表姐花木槿,明朗于与四个童年伙伴,成功于洞明成长的含义,看到木棉花绚丽的绽放。
一等奖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七(4)班 王晨阳
虽然这只是百书中的一本,但它的光辉一直影响着我;虽然它只是漫漫书海中的一滴水,但它仍在滋润我的心灵,虽然它经历了人们心中数百年的筛析,但仍然十分鲜活,活跃在我们的眼前,活跃在我们的心里,它就是《鲁滨孙漂流记》。
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一个关于航海的故事。它曾激励一代人走向开辟新航线的人生轨迹,也让无数人产生对海平面的向往。虽它为虚构,但故事十分真实,好像身临其境,也给了我许多启示。
看小岛从荒芜到硕果累累,其中二十八年的劳动是何等毅力?虽小岛不大,但成果似乎十分让人满足。让人创造这些,需要多少坚持?是手能攀登多高,脚能行进多远的原因吗?看似是的,但并不真是。能攀多高,手只是表面的。能攀多高,不在于手,而在于心灵的高度,你渴求多高,就有多高。能行多分远,不在于脚,而在于思想深度,你希翼多远,就能有多远。坚持了多久,就有多大的回馈,梦有多大,心就有多大,舞台也就有多大。看最后的那个“太阳岛”,不正是最好的证明吗?但这也是需要实干支持的失去它,没有实干,那么鲁滨孙便也早是普通的人,在海面上,也就不会有“太阳岛”的传奇了。只要我们做到实干,也有长久的梦,就一定能成功。梦想本是一样的,如果不为之努力,梦就是“痴想”,而如果为之而奋斗下去,梦就会长出翅膀,带着你飞过惊涛骇浪,飞过浅礁暗滩,到达希望的彼岸。
当然,智慧也很重要。人是以智慧而登上生物之冠的,智慧在这里有着十分充分的体现,如果他不好好思考,随便找一个地方住了,这不是就有可能错过那一艘再一次把他带回文明世界的船了吗?如果他不好好思考,把小麦在旱季前种下了,却一颗没长,不就浪费了宝贵的食物,也有可能饿死在岛上吗?所以,我们应在生活中充分利用智慧。
它能如此之流行,还有很多原因。也可以看出其它的许多东西。小岛最后成为了一块殖民地,从侧面写出当时欧洲当时的历史,也在和其它因素一起,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欧洲,也让百年之后的今天的我第一次了解了那里。
也许就像书中扉页说的:只有经的起磨砺的才是一本真正的好书,而不是仅能畅销几周的投机书。我相信它能一直经受下去,他所带给我的启示和惊喜也将一直下去。
一等奖
我眼中的英雄
----读《三年演义》有感
七(6)班 范励赓
什么是英雄,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我读《三国演义》时,明白了是什么英雄,什么是顶天立地的英雄!
从一个卖草鞋,草席的人,到一个天下无双的君主,是什么是这个人发生那么大的变化的,又为什么这个人要使自己发生那么大的变化的?这个人是一个报着为光复汉室而坚持不屑斗争信念的人!这个人是谁呢?他当然是那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汉中王—刘备。刘备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有很多人说,曹操,孙权是英雄。可是曹操利用他老爹给他留下的资产招兵买马才发展起来,而孙权是靠他父亲,兄长打下的基业才创立东吴,而刘备呢,既无父兄留下的基业,有无有权有势的老爹。他的天下全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有人说:刘备是皇室贵族,事实上,皇室荣耀到他这一代已经消耗殆尽,已经沦落为一个街头卖草鞋的小商人了。从刘备的发家过程,我们可以得出,即使你是一个卖草鞋的小人物,只要心中有志向,有远大理想,并为远大理想而坚持不懈的奋斗,自己的远大理想会慢慢实现的。
刘备年轻时尽管在街头卖草鞋,但他却心怀国家。在黄巾起义中,他时刻关心国家命运,百姓生活,在街头认识两位英雄豪杰—关羽,张飞,与之结交成为兄弟,然后利用张飞家产招兵,奠定蜀汉的重要一步。然后南闯北斗,由于根基太浅,一直没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后来,刘备在司马徽的推荐下,决心拜访卧龙先生—孔明。但孔明却避而不见,他竟然屈尊三次,这就是著名的三顾茅庐的故事,最终打动孔明出山帮助自己打天下。这是太难得了,当时连关羽张飞都看不下去了。可见刘备为了自己的理想,真是费尽心思。
最难能可贵的是长坂坡一段,他为了护送老百姓,与自己的老婆,孩子走散,有人说刘备不爱惜家人,其实不然,他派赵云寻找家人。从这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既关心家人安全,更把百姓生命看得中的人。使老百姓看到刘备是一个为老百姓着想的人,所以老百姓都愿意跟找他,他得到民意。
贯穿全文,我看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刘备,不是因为你是所谓皇室贵族,而是因为你是一个远大抱负,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我才认为你是真正的英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