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我校能及时、有序、高效地应对可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区教育局、卫生局预防与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工作要求,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组织管理
(一)成立学校预防与控制甲型H1N1流感领导小组
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指导、协调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组长:张中田(校长)
副组长: 杜君(副校长)、孔庆(副校长)、杨慧(副校长)、吴鹏(党总支副书记)
成员:王赵陈、 陆芳、邱家宏、李静、营士民、张虹、蒋飞、丁增勇、汪平、李亮、钱刚、冯相军、董义生、施无名、乔梁、彭勇军、姚国云、各年级组长
(二)主要职责
1、根据区教育局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预案制定本校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预案,组织协调学校内相关部门做好日常防控工作;
2、建立健全甲型H1N1流感防控责任制度,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
3、检查督促学校认真落实各项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
4、开展对学校师生的卫生宣传教育;
5、建立每日晨检制度和学生缺课登记追踪制度,查明学生缺课原因,随时了解学生家庭成员外出(或外出务工)的基本情况,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发现发烧、咳嗽、流鼻涕等症状的学生,要及时督促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6、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甲型H1N1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隔离消毒工作;
7、收集汇总有关信息及时向区教育局和卫生局等有关部门汇报学校甲型H1N1流感病例发生情况和甲型H1N1流感防控情况。
8、疫情发生时,学校根据所在地政府及区教育局的部署启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预案,组织落实各项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
二、经常性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宣传教育
认真开展健康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甲型H1N1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含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知识宣传,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改变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陋习,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讲解预防甲型H1N1流感和食源性疾病等呼吸道传染病知识和学校防控工作要求,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二)预防措施
1、严格校园安全管理,坚持凭证出入和来访登记等制度,加强对校内住户管理,及时掌握校内各种人员流动情况。
2、学校行政办公室准确掌握师生员工的姓名、地址和通讯方式,并登记造册,一旦发生疾病能在第一时间找到患者和密切接触者。
3、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校园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改善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学校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水龙头和放置肥皂(或洗手液、消毒液),教育学生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对教室、图书馆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和校园内公共设施及公共用具的预防性卫生消毒。(责任人:董义生)
4、坚持学生晨检、午检制度、因病缺课追查制度,做好因病缺课情况调查和统计分析工作,一旦发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人异常增多,要及时报告区教育局,并主动协助区卫生防疫站进行调查分析。(报告人:姚国云)
5、学校卫生员要对学生有教职工的发热情况及时进行监测与排查。
6、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煅炼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运动,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三)督导检查
学校要坚持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四)物资保障
在经常性预防工作中 ,要做到防控甲型H1N1流感所必备的卫生器具等相关物品的储备,设置留观室,以备及时启用。
三、预警与应急
一般事件:经区卫生防疫站作出疫情预警后,经区卫生行政部门报区政府决定,启动一般事件应急反应;学校采取如下应急响应措施:
1、学校启动校班级测量体温晨检制度,对体温异常并有传染病可疑症状的人员,应立即通知家长隔离,及时报告区教育局和卫生防疫站,并按卫生部门意见开展相关工作。对缺勤的教师和学生要追踪调查,加强出入门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2、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学校设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专用电话,并安排中层干部轮流值班,领导带班。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并保证通讯联络的畅通。
3、实行甲型H1N1流感疫情每日零报告制度(每天上午10点钟以前向区教育局甲型H1N1流感疫情肺炎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学校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每日定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学校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病例、疑似病例排除、甲型H1N1流感疫情病例转疑似病例,甲型H1N1流感疫情病例排除、病人治愈出院等,疫情责任报告人应及时上报有关变更信息。
对于不在学校所在地的学生,学校与其保持联系,以便对患者和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管理。
4、学校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避免人群聚集和流动。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应进行相应调整。学校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大型教学教研活动。
5、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洁及消毒工作。由总务处对学生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厕所等人群聚集的场所要按照相关要求定期进行消毒,并保证空气流通。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病人或疑似病人住所和活动过的场所要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进行消毒。
6、对缺勤的师生员工要逐一进行登记,并立即与其取得联系,查明缺勤原因。对学校师生员工每日进行体温监测,发现发热患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每天测量体温,询问有关症状),暂停上学或上班。
7、调整教学方式。发现个别甲型H1N1流感疫情病人或疑似病人,在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的同时,可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病人或疑似病人所在班按上级规定暂停集中上课,学生在家进行医学观察2周后,如无新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病人或疑似病人,可再行复课。若发现多个班有学生感染,报请区教育局并经区政府批准后,予以全校停课。学校停课放假期间,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坚守岗位,注意加强与学生及家长的联系,要求学生尽量少到公共场所活动。
8、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发现有发烧、咳嗽、流鼻涕、全身酸痛等疑似甲型H1N1流感疫情症状的病人,要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临时留观室进行隔离观察,并及时与区卫生防疫部门联系由有关医疗部门使用专用车辆送指定医疗机构诊治与隔离。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病人或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必须进行隔离观察2周,观察期间不能参与集体活动。
9、加强宣传工作与舆论导向,尊重和满足师生和知情需求。在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甲型H1N1流感疫情科学知识的同时,主动、及时、准确地发布国家有关部门及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的信息,使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信息公开、透明,对学生和教职工进行正确的引导,稳定师生的情绪、心态,消除师生员工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及时了解疫情的变化情况,提高警惕,发现周围的同学和同事有异常情况要立即报告,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重大事件、特大事件:在卫生部门启动重大事件、特大事件应急反应后,各学校应该采取的应急响应措施:
1、除了做好一般事件的应急反应工作外,在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区教育局的指导下,根据本地疫情,实施各项应急措施。
2、学校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明确要求师生减少外出。停止上大课,教育学生不准到其他教室串门,停止召开家长会,有事电话联系,取消校内一切联谊活动。学校发现一例临床诊断病例或二例以上疑似病例,学校报请区教育局批准后,对该班级及相关班级实行停课;如需全校停课,学校报区县教育局并经同级区政府批准。
3、实行特大疫情预警后,学校要增加每天对学生测量体温的次数,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定时对校园内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学校卫生管理人员进行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的业务培训。其培训内容应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疫情防治基本知识、因病缺课筛查与登记、疫情报告程序与基本要求、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预案、甲型H1N1流感疫情隔离与消毒等。
(二)学校要安排必要的经费预算,用于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如体温计、消毒药品等),尤其是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洗手设施和改善宿舍卫生条件。
龙湖中学
2009年9月1日